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立足当代实践和文明传统 构建全方位哲学学科体

来源:当代法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6 09: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原创稿 编者按: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原创稿

编者按: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如何加快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与创新发展?人民网《中国之治》推出“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系列解读,邀请多位专家探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之路。本期嘉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志强。

自觉性”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的哲学有怎样的意义?

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趋势。”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志强看来,哲学自觉正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主体性和原创性的根本保证。

“对中国特色的哲学自觉,必然要求一种中国特色的哲学,一种立足于当代实践和文明传统的中国哲学,一种从中国道路实践的具体性出发对全人类产生普遍示范效应的哲学,一种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张志强指出。

这是新时代对哲学提出的要求,也是哲学学科必须承担的使命。对中国特色的哲学自觉,需要我们抓住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张志强指出,对中国特色的哲学自觉,就需要我们在根本上和整体上讲清楚中国的道理。“在中国,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这个道理既是中华文明的根本道理,也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道理,还是中华文明和社会主义内在一致而且共属一体的道理。”张志强表示。

新时代中国哲学发展面临哪些重要任务?

立足新时代,中国哲学发展将面临哪些重要任务?

“构建一个统一的哲学体系是近代以来中国哲学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张志强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一步构建新时代的统一哲学,构建总结新时代实践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面向人类未来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

为此,哲学界需要根据新时代实践的要求,加快构建一种系统的辩证的整体论的新时代哲学。这是新时代赋予哲学学科的根本任务。

在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综合创新?张志强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构建,更需要一种内在视野,融通古今中外一切思想资源,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等。

“要从中国实际出发,立足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用中国特色的哲学体系为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奠定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张志强指出。

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哲学学科体系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哲学学科体系,已经成为新时代哲学界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之一。张志强表示,这需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重构学科问题域,重塑学科方法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近年来以重大课题为抓手,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一些积极尝试。例如从中国文明视野出发,以中国文明发展原理为主题,提出重新叙述中国哲学史,把中国文明原理的总结和提炼作为中国哲学学科的宗旨等。”张志强介绍说。

展望未来,张志强表示,要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学科体系。

“我们期待从当代中国实践和文明传统出发,尽快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和普遍意义的哲学学科,让中国的哲学熔铸新时代的精华,为人类文明的未来提出中国的哲学方案。”张志强表示。

文章来源:《当代法学》 网址: http://www.ddfxzzs.cn/zonghexinwen/2021/0706/446.html



上一篇:「陈伯程」|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
下一篇:当代置业:新获得1亿港元绿色贷款,期限为364天

当代法学投稿 | 当代法学编辑部| 当代法学版面费 | 当代法学论文发表 | 当代法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当代法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