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陈伯程」|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

来源:当代法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6 09: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个人简介】 陈伯程,江西新余人。中国著名画家,亚洲百杰书画家,中国当代山水画“百强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香港美术家协会执行主席,

【个人简介】


陈伯程,江西新余人。中国著名画家,亚洲百杰书画家,中国当代山水画“百强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香港美术家协会执行主席,文化部中国群文协会书画家学会副主席,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工美专委会专家成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享受政府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清华大学书画高研班导师,中央电视台签约画家。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家重要展览,多次出国作品展。前后荣获国家银奖、荣誉奖、佳作奖、书画大赛金奖、特别奖;另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达卡)艺术大奖,印度“东方艺术展”一等奖等国际奖项。先后在山东、广东、甘肃、福建、台北、河南、河北、浙江、江苏等地举办个展。2004年5月参加“中国书画名家代表团”并担任副团长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2011 年8月出任中国书画家代表团副团长,参展在台北举办的“国际艺术博览会”。其名录入编中外几十部大型辞书和专集。长春出版其“传记”文稿。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等新闻媒体多次宣传。书画齐臻,画风独特,备受各界人士青睐。政界要员、文化名人、艺术馆堂、收藏行家、以及中央领导人都争相收藏其作品。建有陈伯程艺术馆。

【作品鉴赏】


结缘翰墨,痴情丹青。如痴如醉于绘画艺术中,可谓醉里乾坤大,画中日月长,长到几十载,耕笔濡墨,浸淫书画,在这条漫长而艰辛习书学画的道路上默默跋涉了数十个春秋。书画成了我的最大爱好和毕生追求,成了我的终身职业。

我出身于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自幼酷爱书画,家学渊源与个人禀赋促成我对传统文化的执著。我的出生地—江东,一个如诗如画地处蒙山脚下的农村圩镇。一条小江穿街而过,两座石质桥拱,各分东西,可谓山环水绕,曲径通幽,坐落有致的店坊民居组成小街,迎来送往当墟的乡民,这般景致,有如一幅典型的风俗画卷。我的祖籍地在相隔镇上十华里以外的一个小山村,村后有座山叫千秋岭,千秋岭上面有个香火旺盛的小庙,村旁还有个大庙,庙宇对面还有个古戏台,村里有祠堂,这是村里红白喜事,聚众议事,怀先祭祖等重大活动的公共场所。有牛拉碾米坊、油诈坊、油茶树、柿子树,鸡鸭成群,小狗追耍,又是一幅“祥和乡村图”。

还有更多的锦绣画面,那就是亲戚家的景致。我经常梦游于故乡。画作中常有这故乡的影子和原型。为了开阔视野,利用一切可能机会跻攀祖国名山,荡游神州大川,歇逗在民居、草堂前,从大自然中汲取无尽的养分,对大自然有着刻骨铭心的依恋和恢弘壮观的独特感受,我以宏观探道,微观探真去感悟大自然的壮美与灵秀,去追逐那青山碧水的风骨和神韵。凭着对生活的敏感和积累,滋润着胸襟,丰富画材,提炼意境,写生不止,不断激发我的创作灵感,穷画我最心爱的山水画。为了画山,我踏遍群山岭壑。神游“五岳”诸峰。太行山度国庆,黄山过五一,雪窦山过中秋……,庐山交友、井冈常驻、崂山寻石、六盘山拜佛、峨眉山看日出、玉龙雪山图凉快。畅游南北,搜尽奇峰,无论是崇山峻岭,还是小丘平涛,都为它们的形状而感惊诧,总想从其外在中领悟其内在的精神所在。真算是踏遍青山兴未尽。那是大山的奉献,大山的教诲。大山教我画山水,大山带我进入艺术殿堂。


从景致到画面,我选择森林茂密的南方山体,形而简约的奔泉,古老神奇的民居,灵动飘逸的树丛,木石小桥和田园篱笆以及依山傍水的构图,以自己的视角,用纯净的笔墨在水与墨的交融中描绘着这淡泊宁静,清新俊逸的自然境致,精心塑造出一幅幅简约、超逸、疏朗、儒雅的山水画作。为了画水,我体验鄱阳洞庭,畅游长江黄河,我还选择我最为钟情的仙女湖为题材,那千岛水岸,生息农舍,那停泊的小船,翻飞的小鸟,在这天水一色的空间回荡着一首美妙的渔歌清唱。那古老的神话传说,伴随着湖光山色营造的“世外桃源”,那梦幻般的仙境给人以无限遐思和留恋。这些年来,以仙女湖为题材创作的画作甚多。有的入选大展或获奖,有的印成纪念封、明信片,有的作为政府厚礼赠送国际友人;有的为军政要员所收藏。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百岁老人雷洁琼见我一幅“湖画”百般赞许,说:“仙女湖真美,这画画得更美”。

文章来源:《当代法学》 网址: http://www.ddfxzzs.cn/zonghexinwen/2021/0706/445.html



上一篇:「?马险峰」|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
下一篇:立足当代实践和文明传统 构建全方位哲学学科体

当代法学投稿 | 当代法学编辑部| 当代法学版面费 | 当代法学论文发表 | 当代法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当代法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