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当代社会,爱情会消失吗?(2)

来源:当代法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6 09: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如何重塑爱欲,韩炳哲从未给出一个确切答案,从其对新自由主义、消费社会和数字媒体的批评中,也可以想见,他不会给出海德格尔式的“泰然任之”之

如何重塑爱欲,韩炳哲从未给出一个确切答案,从其对新自由主义、消费社会和数字媒体的批评中,也可以想见,他不会给出海德格尔式的“泰然任之”之类的解决方案。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韩炳哲引用了海德格尔给妻子的一封信,在信中,海德格尔将爱神称作为照亮思考中“未经开发领域”的神。爱欲引领和诱导思想穿越无人之境,穿越独一无二的他者。

爱欲还是柏拉图所谓“智慧的朋友”。真正的思考会随着爱欲一起升华。没有爱欲,思考就丧失了活力,失去了不安,变得重复和被动。

想要重塑爱欲,或许需要找回思考与理性。

在当今,随着信息和数据的爆炸,思考略显多余。2008年,《连线》(Wired)杂志的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发表了一篇题为《理论的终结》(The Endof Theory)的文章,他宣称,如今我们拥有了无法想象的巨量数据,使得不同的理论模型都变得多余,人们通过分析数据,找到相关性,这完全代替了传统的因果性。韩炳哲并不赞同这一观点,真正重要的基础是思考,是看待世界的不同眼光,是最原始的“是与非”判定。

即便韩炳哲从未说出口,但拯救和重塑爱欲的唯一方式或许就是思考,思考让我们完整——成为“他者”的“他者”。

■问题与答案

韩炳哲擅长提出问题,他讨论爱情、死亡、自由,讨论透明社会、倦怠社会,讨论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在韩炳哲的每一本著作中,这些主题都在不断重现,但他尚未尝试去建立一个协调一致的哲学系统。不过,韩炳哲也从此获益匪浅,较短的篇幅是在传播领域获得胜利的关键。

韩炳哲的写作风格对他的流行大有裨益。作为非德语母语写作者,他的作品平直易懂,没有充斥着德国哲学作品中常见的复杂从句和概念。他的作品中充满海德格尔的经典术语,即便对海德格尔一无所知,读者也能流畅阅读韩炳哲的作品。

谶言式的金句为韩炳哲所偏爱,他的作品缺乏论证,援引黑格尔和海德格尔并不能证明观点正确与否,他始终没有在一个逻辑严密的论证中解释自己的观点。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吊诡,韩炳哲推崇严肃思考,却只给出片段式的作品;他反对信息对思考之干扰,却因为自产格言而被广泛引用;他知晓理论之壁垒,却因可读性而备受赞誉。这对作者本人和哲学家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普通读者,或许是一窥哲学家灵魂内核的绝佳机会。

来源 北京晚报 | 作者 白冉冉

编辑 杨萌

流程编辑 刘伟利

文章来源:《当代法学》 网址: http://www.ddfxzzs.cn/zonghexinwen/2021/0706/450.html



上一篇:当代书法名家陈永胜,精美行书作品欣赏,笔法
下一篇:当代著名书法家岸柳,精品行书欣赏,笔势秀雅

当代法学投稿 | 当代法学编辑部| 当代法学版面费 | 当代法学论文发表 | 当代法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当代法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