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马险峰」|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2)

来源:当代法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6 09: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马在中国绘画史里,曾经一群又一群地奔鸣不已。汉代的画像砖和画像石上已有马的形象了,而唐人曹霸、韩擀,宋人李公麟,元人赵孟頫、任仁发等大师


马在中国绘画史里,曾经一群又一群地奔鸣不已。汉代的画像砖和画像石上已有马的形象了,而唐人曹霸、韩擀,宋人李公麟,元人赵孟頫、任仁发等大师将“马”带入绘画史的高峰。纵使在当代,关东人马险峰也不甘示弱。但是,最令笔者感兴趣的是马险峰那种一马当先的气势非凡的“马”。他画马,凝结着一种艺术创造的辩证法,既神奇又合理:马非马。“马”已经成为对象化的存在,画家的品格、性情、经历、学识等精神结构同化于“马”。一“马”一世界,马在世界中,世界在马中。而这,正是中国艺术成功的秘密所在。艺术中的实与虚如此巧妙交融,马险峰抓住了从画家心中跳出来的马。马的嘶鸣填满了画家的心胸,画家于是两耳失聪,而“听之以气”、“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于是在音响的世界里找到了“一音”,在一气运化的天地境界里自由辨“马”。显然,只有马险峰这个姓马、属马、又画马之人,他的艺术之树才会永葆青春。如果说,马创造了马险峰,不如说马险峰创造了马。与移情论代表人物里普斯的道芮式石柱不同,中国艺术创造的真谛不是“移情”,而是“物化”(郑板桥“身与竹化”)。前者的物我同一毕竟还有一点距离感即主客对立、天人相分的因素;后者却是物我不分、天然浑成。对于马险峰来说,“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马”,或说“非我”“非马”“亦我亦马”。画家套紧了绳索,马就套紧了绳索。从作为已成为艺术化存在的马与画家的关系来说,马险峰一生都在画马,或说,马险峰是用他的一生来画马的。他的一生就是生活在“马背”之上。这与那些真实的草原骑手或骑马民族不一样,真实的骑手让“功利”喂养着长大,而画家长大成人,画家却是一心一意吃“唯美”(庄子“乘物以游心”)这碗饭的。骑手往往让一匹马变成无数马,而画家则让无数匹马变成一匹马,然后又让一匹马变成无数匹马。在一匹马与无数匹马之间,画家本人变成了“马”,与“马”同一(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马);而骑手则始终与马处于分离状态,马是他们的工具或对立面。他的马不同:在写意与写实、写意与抽象、继承与创新中,追求师古不泥古、承袭传统而不闻于传统的艺术境界。其作品形成了笔法泼辣、雷霆万钧之势,焦墨狂舞、刀劈华山之力,冲洗千古、扬中华雄风、谱绘时代篇章的个性语言。作品呈现出的大写意!大手笔!有视觉冲击力、震撼人心!


总之,马险峰在当今画坛画马是一绝:人与马共舞,天人合一!真可谓:神助马魂,马助神威!马险峰画马真可谓独步华夏!
















?


文章来源:《当代法学》 网址: http://www.ddfxzzs.cn/zonghexinwen/2021/0706/444.html



上一篇:当代男爱豆:“浓妆糊面、花枝招展”,拜托清
下一篇:「陈伯程」|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

当代法学投稿 | 当代法学编辑部| 当代法学版面费 | 当代法学论文发表 | 当代法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当代法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